Photo: Getty Images

從事編輯工作的麥克.特拉諾維奇家住德國斯圖加特市,1997年他42歲,開始異常地感到飢餓和口渴,但起初沒料到這是病兆,遑論探究是不是什麼大病,因此並未就醫。

現在特拉諾維奇65歲了,和其他大約六千萬歐洲人一樣,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這六千萬人當中有四成和特拉諾維奇如出一轍,剛開始都未意識到自己患了糖尿病。今天糖尿病的盛行率之高,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流行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數字,2019年全球20到79歲的人口中約有4.63億人確診糖尿病(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盛行率為9.3%。

第二型糖尿病若不治療,或者控制不當,後果可能很嚴重,會損及血管、心臟、肝臟、腎臟、眼睛;也可能提高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導致截肢,甚至死亡。

不過,希望還是有的。專家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如此之多,攀升數度之快,多半要歸咎於現代的飲食方式。這也表示糖尿病及其嚴重程度通常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最近的研究發現,只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飲食,病例數就可減少,也可防患未然,某些患者的症狀甚至減輕了。

以下是關於第二型糖尿病和飲食的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未上身的人可據此採取行動,降低罹病機率,已經確診的人也可據此知曉如何控制病情。

糖尿病的成因

事情要從糖開始說起。人體全身的細胞都需要以糖做為燃料,才能正常運作。這種燃料的形式是葡萄糖,但葡萄糖需有「鑰匙」才能通過細胞膜,而胰島素就是這把鑰匙 。

當一個人患了第二型糖尿病,身體仍會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至少剛開始是如此(而在第一型糖尿病中,胰臟卻無法分泌很多胰島素,或者根本無法分泌)。然而,儘管胰臟能分泌胰島素,身體卻「抗拒」使用,也就是說胰島素這把鑰匙不管用了——細胞不認得胰島素,拒絕開門。

葡萄糖一旦無法抵達需要它的地方,就會一直留在血液中循環,成了一種發炎因子,緩慢但無情地造成傷害。

糖尿病如何上身

雖然特拉諾維奇起初不理會肚子越來越容易餓,口也越來越容易渴,但數週後他便開始感到頭暈,於是決定去看醫生。診斷結果是第二型糖尿病,而且還很嚴重。禁食一夜後,他測得的血糖值超過300 mg/dL(正常空腹血糖含量應低於100 mg/dL)。有這麼多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循環,若不治療,久而久之會在全身造成嚴重破壞,因此醫師立即安排他住院,並施予針對嚴重患者的胰島素注射治療。

特拉諾維奇正是典型因症狀輕微而置之不理的病例。除了飢餓和口渴,糖尿病早期症狀還包括疲勞、體重減輕、頻尿、視力模糊,有時甚至毫無症狀。

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診所的羅莎琳娜.麥考伊醫師解釋,這些症狀通常不致令人太過擔心,比較年輕的人往往不以為意,但還是會緩慢而持續地傷害身體。

診斷結果讓特拉諾維奇大吃一驚。然而,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飲食並不健康,包括大量加工食品、白麵包和甜食。以前他從未意識到這樣的生活方式會陷自己於險境。

麥考伊醫師說:「一般來說,比較年輕的人血糖控制較差,也比較難做到。年輕人若胰島素抗性大到足以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病情絕對嚴重。」哪怕症狀輕微,也是如此。
特拉諾維奇的醫生說,如果他想避免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就必須全盤改變生活方式。

Photo: Getty Images

飲食與糖尿病

數十年來,醫生在建議改變飲食以對抗第二型糖尿病方面,都把重點擺在減少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也稱醣類)的攝取量上。法國研究人員發現,光和含糖食物保持距離還不夠,過度加工的食品(許多生活忙碌的人賴以果腹的便利食品)也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

萬萬沒想到,加工食品中風險最高的竟然是加工肉類,例如義式臘腸和熱狗。2019年西班牙一項回顧分析的結論或許更教人意外——總體說來,肉類似乎是促成糖尿病,並導致病情惡化的原因,然而許多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採取低醣飲食,主要食物來源正是肉類。

但肉類和血糖有何關係?

人體的細胞膜有部分成分是脂肪,而脂肪來自我們所吃的食物。「所以,假如我們吃很多肉,就會攝取很多脂肪,而脂肪會讓細胞膜變得比較僵硬,」捷克布拉格臨床與實驗醫學研究中心內分泌顧問醫師哈娜.卡勒歐瓦這樣說明。「細胞膜一旦變硬,嵌在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就無法正常運作。」

換言之,細胞會變得有「胰島素抗性」。

卡勒歐瓦醫師接着說,相較之下,橄欖、堅果、種子中的脂肪會使細胞膜比較柔軟,連帶使得胰島素受體的功能也比較好。

特拉諾維奇決定改吃比較健康的食物,以全穀物和蔬菜取代過去不良的飲食選擇,同時增加運動量。不過幾個月,他的血糖便大幅降低,治療方式從注射胰島素改成二甲雙胍類的糖尿病口服錠劑(一般用於血糖值較低的病人)。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證實了肉類與第二型糖尿病的關係。奇怪的是,即使吃瘦肉也一樣。2017年,一項針對早期研究所進行的整合分析發現,食用任何肉類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都有密切關聯,包括瘦肉。

此外,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皆發現,食用全穀物具有保護作用,而且在以水果、蔬菜、乳製品為主,並將糖減至最少的飲食中加入全榖物,可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42%。

另有研究顯示,無肉的健康飲食也有逆轉糖尿病的可能。在2006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副教授尼爾.巴納德與研究團隊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完全攝取蔬食,而另一組採取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的飲食,其中含有動物性食物。蔬食組的人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採取美國糖尿病協會飲食法的人則有熱量攝取的限制。

研究開始時,研究對象的糖化血色素(葡萄糖)值介於6.5%到10.5%之間,平均值約為8%。22週後,蔬食組用藥不變,但糖化血色素平均降低了1.48%,而美國糖尿病協會組僅降低0.81%。蔬食組有某些患者糖化血色素降至5.7%,表示糖尿病有效獲得逆轉。

巴納德醫師說:「這樣的降低幅度大於使用一般口服藥可以看到的效果。」

但這不是說所有嘗試素食的人都能逆轉糖尿病,或者根本不會得糖尿病。2016年,哈佛大學研究了大約20萬名年滿25歲的人,就這個現象提出了可能的解釋:光是不吃動物性食物是不夠的,還需整體採取健康飲食。以有益健康的食物為主的素食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34%。但是以素食為主,同時也攝取包括含糖飲料、果汁、精製穀物、馬鈴薯和甜食等不健康食物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提高16%。

糖尿病與肥胖有密切關聯,就算只是輕微超重也會增加罹病的風險。但在罹病初期減輕體重,有時可逆轉病情,即使只甩掉10%的體重,也能逆轉糖尿病達五年之久。

至於現在流行的低醣和生酮飲食,對於控制糖尿病有用嗎?有作用,但有一些限制。低醣飲食有時會導致快速減重,連帶降低了高血糖。採取這種飲食法若不超過三個月,獲得的好處或許值得所涉風險。但對糖尿病的長期管理而言,這兩種飲食法因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反而會提高風險。

Photo: Getty Images

老年糖尿病患者須知

會對年輕糖尿病患造成影響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樣也會影響65歲以上的患者,唯獨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差別。如果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且年紀大,並有其他嚴重的慢性疾病,密集或激進治療可能導致嚴重問題。

除了糖尿病之外,老年人患的疾病越多,發生嚴重低血糖(血糖大幅下降)的風險就越高,這可能增加心臟病、跌倒和骨折,甚至死亡的風險。即使激進治療引發的低血糖較輕微,也可能降低生活品質,並沒有多少或根本沒有效果。

麥考伊醫師指出,這也是患有其他嚴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8%以下的一個原因。治療需要針對個人病情做調整,因此年滿65歲且無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可把目標設定在糖化血色素不超過7.5%。但一般來說,65歲以上且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8%,而不是更低,成效會比較好。

別讓糖尿病占上風

如今,65歲的特拉諾維奇身材勻稱,體重78公斤,仍然只需服用二甲雙胍類藥物,而且感覺很好。他有一種成就感,知道自己控制了糖尿病,沒有被它控制。

全球數以億計的確診病患一定都聽過令人心驚的警告,但好消息是我們對於糖尿病有很高的掌控力。改變飲食並從事足夠的運動可以確保自己有個更好、更健康的未來。如果是最近才確診的患者,改變生活方式甚至還有減緩病情的可能。

要照顧自己,讓自己的未來更美好,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

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 體重超重、肥胖,或腹部贅肉多(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 高糖飲食,尤其是含糖飲料;大量食用加工食品;無肉不歡,尤其是加工肉類食品;
  • 服用斯他汀類藥物;
  • 有第二型糖尿病家族病史;
  • 非洲人、亞洲人、美洲原住民、西班牙語美洲人、太平洋群島人。

驗血的種類及指標

有兩種不同的檢驗方法可以檢測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空腹血糖檢驗 對沒有糖尿病的人,檢測結果最好低於100。如果空腹血糖值高於125,就是有糖尿病的訊號。

糖化血色素檢驗 測量過去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不超過5.7%為正常;6.5%或更高表示有糖尿病。大多數65歲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目標是低於7%,較年輕患者的目標是低於6.5%。

(202101-26-33)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