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

艾爾西迪斯.莫雷諾和弟弟艾德格是美國紐約市的洗窗工人。二○○七年十二月七日,兩兄弟到一幢四十七層樓的大樓工作,他們搭電梯上屋頂,接着站到長五公尺、寬一公尺的鋁製鷹架上,鷹架的設計能讓他們沿大樓的黑色玻璃緩緩下降。不料鷹架固定平台的裝置鬆脫,短短幾秒鐘便連人帶平台一塊兒從一百五十公尺的高空摔進底下的巷子。

艾德格跌出鷹架,撞到一堵木柵欄的頂端,當場喪命。但救援人員發現艾爾西迪斯還活着,蜷縮在大樓旁巷子裏一團壓壞的鋁板中間,有呼吸,意識也清楚。

跌倒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危險之一。我們會擔心恐怖攻擊、鯊魚咬人、伊波拉病毒疫情爆發,以及其他遠在天邊的危險,但據估計全球每年有六十四萬六千人死於跌倒。跌倒是受傷致死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車禍。

跌倒更是受傷的重大原因。全球每年大約有三千七百三十萬人因跌倒受傷(雖不足以致死)而需要醫療照護。骨頭脆弱的老人當然要小心,但他們可能不是最易摔傷的族羣。二○一七年一份在美國學術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的研究指出,十八到四十四歲的男性當中,有近百分之十八的人表示三個月內曾因跌倒而受傷,比年滿六十五歲的男性高出一倍有餘。

每個人隨時隨地皆有可能跌倒。像莫雷諾兄弟那樣從戶外高處重重摔落其實極端罕見。最可能跌倒的地方不是屋頂或懸崖,而是日常生活中高度一般的室內環境:淋浴間、超市走道和樓梯。

任何跌倒(即使只是從床上滾下來)都可能造成人生風雲變色,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讓一個人從健康強壯淪為嚴重失能。無怪乎科學家現在鼓勵各年齡層的人都要學習如何在跌倒時將傷害減至最低。科學界認為不要將跌倒視作不可預期的危險,必須極力避免,而是要知道偶爾跌倒在所難免,應該做好準備。

萬一墜落,不要這樣倒下,應該保護好頭部,扭轉身體,讓「肉多」的部位着地。

平時的訓練甚至可能決定了莫雷諾兄弟摔落地面的結果。艾爾西迪斯能活命,有一說是因為鷹架鬆落時他平躺並抓住平台,一如專業洗窗工所受的訓練。當鷹架掉入窄巷,平台下落的速度可能因空氣阻力作用而減緩。跌倒時要保住性命、減輕傷害,關鍵在於減速。就像有句玩笑話說的:「害你沒命的不是摔倒,而是觸底時的瞬間停止。」

艾爾西迪斯最後經歷十六次手術,還陷入昏迷好幾週。但經過漫長的物理和職能治療,並努力強化腿部與重拾平衡感後,他又可以走路了。艾爾西迪斯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我一直問自己為什麼還活着。我的孩子剛出生──我想一定是他的緣故,要讓我養育這個孩子,把我的經歷說給他聽。」

由於跌倒會讓個人和社會付出慘痛代價,加上我們對跌倒發生的過程和原因越來越了解,很值得花點心力學習防範之道──以及學習如何在開始往下落的瞬間減輕傷害。下面的建議有些只是常識,很容易被人們輕視,直到因此發生意外為止。有些建議需要稍微訓練,或至少練習一下。每一點建議都值得思考,不論你自認站得有多穩。

連最尋常的地方也要小心

走路要看路,不要邊走路邊閱讀或使用手機。隨時握住扶手──多數人走樓梯時都不會這麼做。手不要插在口袋裏,否則絆倒時較難恢復平衡。別忘了,沉重的行李箱或背包也可能讓人失去平衡。

確保環境安全

鬆動的地毯要固定好,或乾脆丟掉。確保樓梯上下兩端有照明。潑在地上的液體要立刻清理。浴室要安裝安全握桿和止滑條;滑溜的表面如光滑的大理石地板要做防滑塗佈。

改善裝備

要穿鞋底有防滑紋路的好鞋子。不要穿高跟鞋走在滑溜的表面上。騎腳踏車、滑雪、溜滑板時記得戴安全帽。必要時使用拐杖或助行器。登山時要持登山杖。如有需要應戴上助聽器。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高等聽力研究中心的教授琳達.席柏度表示:「聽力受損的人較難維持平衡和穩定的步履,戴上助聽器會改善很多。」

聆聽身體的訊息

藥物、酒精,甚至睡眠不足都會影響平衡感和協調性,因此也是造成跌倒的因素。如果感覺頭暈或虛弱無力,要立刻坐下來。不要擔憂旁人認為你太虛弱或失禮,等確定自己不會失去意識就可以再站起來。

攝取均衡的飲食以維持骨質密度與肌肉耐力,年紀漸長後尤其重要,萬一跌倒才比較不會受傷。二○一五年一項以超過一萬二千名法國老人為對象的研究發現,營養不良、跌倒與骨折之間有關聯。鍛鍊肌力也有助益。下半身的力量對於跌倒後的復元很重要,上半身的力量則攸關跌倒之後能否活命。

萬一跌倒,護住頭部並翻滾

研究跌倒的科學家發展出一套「安全着地反應」,有助減輕傷害程度。跌倒時首先要保護頭部。訓練演員的搏擊訓練師和跳傘教練鼓勵我們跌倒時不要直接向前或向後倒,關鍵是要翻滾,讓身體比較有肉的部位吸收衝擊。

美國芝加哥歌劇院的武術總監查克.柯伊如此教導演員在舞台上跌倒:「不要用雙手抵住地面,要將重量分散到小腿、大腿、臀大肌,滾動時腿部外側朝下,避免直直向後倒。」

(201906-32-35)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