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taken in Bangkok, Thailand

彷彿一夕之間,科學家或企業領袖、教育專家或政治運動人士都把「同理心」掛在了嘴邊。

同理心不單是擴展自我道德高度的做法,根據新近的研究,同理心還是可以培養的習慣,能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但何謂同理心呢?同理心即是設身處地的能力,能夠了解他人的情感和觀點,進而運用這種理解引導自己的行動。因此同理心與仁慈或憐憫有別,也不宜與西方奉為圭臬的「己所欲,施於人」混為一談。誠如蕭伯納所言:「己所欲,勿施於人;別人的口味跟你不見得一樣。」所謂同理心,就是要找出這些不同的口味。

幸好同理心是可以學習的。在此提出六項舉足輕重的關鍵,俱是富有同理心之人於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現在一起來看看如何培養同理心吧。

習慣一:開啟同理心迴路

最近各界之所以熱烈討論同理心,源於科學家對人性的認識有了革命性的轉變。原本科學界認為人在本質上是自私自利的,如今此一觀點不再當道。新證據顯示,我們天生就有同理心,懂得互助合作。

過去十年來,神經科學家發現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有情感共鳴能力,也辨識出人腦中有分成十段的「同理心迴路」,而迴路受損會削弱我們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法蘭斯.德瓦爾等演化生物學者已證明,人類是社會性動物,自然演化的結果讓人天生會相互關懷,就像我們的靈長類遠親一樣。心理學家也揭露,人類在出生後的頭兩年與母親之間有強烈的依附關係,因此也得到培養同理心的養分。

要開啟同理心迴路有個好辦法,就是每次注意到自己或他人出現感同身受的念頭或行動時,便在心裏記上一筆。也許是看到主管總算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又或許是看到兒女間出於同理心的合作。總之,不妨想像變身為「同理心偵探」。

習慣二:發揮想像力

富有同理心的人都會設身處地替他人着想,就像演員扮演舞台上的角色時,必須想像角色的個性一樣。我們可藉由「同理心的聆聽」踏出想像的這一步。非暴力溝通中心創辦人、心理學家馬歇爾.羅森柏格說:「重要的是,面對發生的事,我們能否設身處地,有着當事人此時此刻所經驗的特殊感受和需要。」不論對方是剛確認罹癌的朋友,或是正因另一半又加班而發火的配偶,富有同理心的人都會細心聆聽,竭盡所能領會對方的情感狀態和需要。

我們憑直覺即可知,同理心是維繫健全關係的極佳工具。和伴侶爭吵時,我們總免不了會有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她︵他︶不了解我的感受?這時我們期盼的是什麼?自然是同理心。我們希望對方能設身處地,即便只有片刻也好。

正因如此,在人際關係中,「同理心聆聽」是頗值得的練習。下回我們和伴侶劍拔弩張之際,不妨專注聆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不要插嘴(這樣對方可能會給予同樣的回報)。甚至不妨請對方告訴我們有何感受和需要。此舉效果驚人,能夠防微杜漸。畢竟我們多半只希望有人能夠聆聽、了解我們的心聲。

習慣三:冒險式同理心

如果以為攀冰岩和玩滑翔翼叫作極限運動,那麼試試冒險式同理心吧。這在所有極限運動中難度最高,但回報也可能最大。富有同理心的人直接擷取他人的生活經驗,擴展自己的同理心。這些人身體力行美洲原住民的格言:「批評一個人之前,先穿他的鹿皮靴走上一英里再說。」

作家喬治.歐威爾就是引人深思的典範。一九二○年代,他在英屬緬甸擔任了幾年殖民地警官後回到英國,決意探索社會邊緣人的生活。他因此打扮成流浪漢,一身襤褸,和乞丐、遊民一起露宿東倫敦街頭,結果創作出《巴黎倫敦的落魄生活》一書,而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人際關係也產生了巨大轉變;他不只了解遊民並非「醉醺醺的流氓」,還結交了新朋友,改變對不平等的看法,並且收集到絕佳的文學題材。這是他畢生最精彩的旅遊經驗。他明白同理心不僅讓人成為好人,於人也大有裨益。

我們也可以各自進行實驗。如果您信仰虔誠,不妨試試「交換神祇」的做法,去參加其他宗教的禮拜儀式,或人本主義者的聚會。若您是無神論者,不妨試着參與各式教會、廟宇活動。下次放假,也可到開發中國家的村落擔任義工。

下次規畫旅遊時,不要問自己:「我可以去哪裏?」而要問:「我能從誰的角度出發?」

習慣四:練習談話的技巧

富有同理心的人對陌生人抱持難以抑遏的好奇心,搭公車時會與鄰座攀談,就像每個人小時候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般,長大後這股求知慾卻往往被社會澆熄。然而,富有同理心的人依舊保持這樣的心態,覺得其他人比自己更有趣。不過,他們不會咄咄逼人,而是採取口述歷史學家史特茲.特克爾建議的方式:「不要作審問者,而作興味盎然的詢問者。」

與自己社交圈之外的人攀談,邂逅生活及世界觀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這時的好奇心會擴展我們的同理心。與陌生人攀談能真正挑戰我們對人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我們不致光憑外表和口音就遽下判斷。每四名西方人中,就有一人長年感到寂寞,與陌生人交談也是治療這毛病的靈丹妙藥。難怪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大師馬丁.薩利格曼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性格優點,能夠提升幸福感。

要培養好奇心,就不能只是和陌生人聊天氣,而必須觸及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好比愛、死亡,或政治。為自己訂下每週和一名陌生人談話的目標,迎接挑戰吧,您需要的只是勇氣罷了。

習慣五:神遊法

如果覺得上述做法有點強人所難,不妨試試「臥遊同理心」,也就是透過讀書或觀賞影片,把想像力投注到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中。好比電影《無法無天》,讓我們看見兩個在里約貧民窟成長的男孩必須面對的暴力世界;又或者小說《梅岡城故事》中的經典名言:「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用他的觀點來思考──除非你披着他的皮膚上街。」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許多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顯示,藉由書本和影片進入他人生活,是學習同理心的最佳途徑。

最發人深省、最有效的同理心書籍和電影未必易尋,因此本人成立了世界首創的網路同理心圖書館www.empathylibrary.com,收集與同理心相關的一流小說、非小說、童書、劇情片和短片。

習慣六:推動改革

同理心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如野火燎原般地發展,造成社會本身的變革。許多參與「占領華爾街」或「阿拉伯之春」的人,都是受到同理心的驅使||對金融危機受害者,或警察暴行受害人的同理心。提升同理心有一項重要的辦法,就是加入其他人的行列。因此不妨參與所認同的同理心相關行動,不論關注的是貧童問題,或高碳排放量影響下一代的問題;甚至參加地區性合唱團或晨間健身俱樂部,都能讓我們藉由參與共同活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促成更有同理心的社會。

只要在下一代的心裏播種,同理心就會集體開花結果,這便是富有同理心的人會支持相關計畫,好比加拿大「同理心之根」的原因。這項首開先河的做法已經造福逾五十萬名學童,其獨特的課程設計以一個嬰兒為中心,讓學童在一段時期中觀察嬰兒的發展,學習情緒智商。結果除了遊戲場霸凌事件顯著減少之外,學童的學業成績也明顯提高。

現在,我們對培養同理心已經有了些許認識,請容我提出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在您的生活中,需要對誰培養更多的同理心?而您又打算如何做呢?

同理心的新時代

為何培養這六個習慣很重要?

20世紀是自我反省的時代,自助與心理治療的文化鼓勵我們相信:要了解自己以及該如何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探索自我的內心。然而到頭來,我們只看到自己的肚臍。

21世紀將會是同理心的時代,發掘自我的方法不僅限於自省,還包括對他人的生活產生興趣。我們需要同理心來創造一個新的革命,不是以新法則、新制度或新策略來促成舊式的革命,而是從根本改革人類的關係。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