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Getty Images

Photo: Getty Images


一九四八年元月一個凜洌的冬日,巴基斯坦首都喀拉蚩市陷入宗教暴動。羣眾成了暴民,違法亂紀,草菅人命,恣意破壞,全城淪入徹底的混亂。 此時距英屬印度分裂、巴基斯坦建國還不滿半年。這場暴動以宗教、仇恨和報復為由,目標對準當地的印度教徒。同一時間,在印度孟買也發生類似事件,只是角色互換,變成印度教徒攻擊穆斯林。
那時候,寡居的外婆瑪麗烏姆帶着一大家子十二個小孩,賃居在喀拉蚩一處寧靜的社區裏。當時她大約四十四歲。她租的房子人稱「拉克希米.布范」,意即「富裕興旺之家」。房東是信德族的印度教徒,為人親切,和家人住在一樓,二樓則租給我外婆。外婆把屋內所有空間運用得淋漓盡致。這棟房子也反映出當時的建築常態,上下樓互不相通,各有進出門戶,屋外石牆上則有階梯通往二樓。
暴動最厲害的時候,暴民羣起圍攻該區周邊的印度教家庭,穆斯林屠殺印度教徒的消息如野火蔓延,駭人聽聞。外婆家對面的鄰居波普特勒爾博士也是印度教徒,由於他與印度政界素有往來,這層關係招惹了穆斯林暴民,暴動因此延燒到這條街。
情況旋即失控,鬧事的暴民很快封鎖所有通往馬路的出口,把印度教徒困在裏面。波普特勒爾博士、房東,及這兩個家庭的成員都向外婆求救。外婆展開雙臂歡迎他們,讓自己與子女冒着生命危險,用她小小的家庇護他們。到了下午,約三十名暴民手持棍棒和大刀擋住大門,禁止任何人進出。暴民知道外婆家藏匿了兩家印度教徒,要求她把他們交出來。這羣暴民心懷不軌,意圖昭然若揭。

作者的外婆瑪麗烏姆.阿麥德,為子孫留下道德的典範。Photo: COURTESY ABBAS ALI


但外婆沉着以對,不為眼前情勢所動。她對神的信仰真心虔誠,她反抗暴行與迫害的勇氣和信念堪為表率。當暴民進入前院,外婆先安撫幾個女兒,其中之一就是當時才十歲的家母;接着,她要四個兒子跟着她,由屋外牆上的階梯下樓。
外婆另外還有三個兒子,這時出門工作去了。樓梯下到一半,她要孩子們停步坐在階梯的平台上;她則站在前面,將孩子與暴民隔開,勇敢地保護他們。她一身端莊打扮,從頭到腳罩在黑袍中,對羣眾說:
「我是個女穆斯林,他們是我的家人。沒錯,我家裏收容了一戶印度教家庭,如果你們要殺害他們,得先過我們這關,殺了我跟我的孩子。」
暴民把她的話聽進去了,決定放過他們。眾人最終散去,兩家印度教徒的性命也得以安保。
曾有人說,拯救一人,等於拯救全人類。暴動之後當局馬上實施宵禁,讓局勢穩定下來。外婆認為她那天的舉動不足掛齒,任何人處在那樣的情況,都會做出同樣的事。對她而言,她只是為所當為。
日後只要碰到面,那兩戶印度教家庭都會表達感激之意。外婆也一直與房東保持聯絡,直到一九六○年他遷居印度為止。
外婆所留下的道德典範,至今仍為子孫們所奉行。現在我們的朋友、同事和熟人均不乏印度教徒。博愛的外婆在一九六八年離世,一生都奉獻給貧困及需要救助的人。
「拉克希米.布范」這棟房子迄今猶在,完整無缺而且獲得保存,連接上下樓的石牆階梯也還在。要是這棟房子的牆壁會說話,相信它會娓娓道出六十八年前的往事:一個穆斯林家庭為了正義,勇敢對抗憤怒的暴民。


作者現年四十七歲,與妻子及兩個孩子住在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平日經營小生意。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