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ion: istock

去年六月有一天下午,紐約市勃朗克斯動物園裏來了一批科學家、出版商、和商人。他們和普通好奇的遊客不同,是特地跑來參觀「黑夜奇景」揭幕的。美國和歐洲各地許多動物園展覽夜動物,吸引了大批遊客,「黑夜奇景」是其中最新穎完善的一個。那天下午,賓客流連忘返,其後跑來參觀的無數觀眾也一樣。離開的時候,對黑夜、對棲息在場內的禽獸,觀念從此改變了。

「全世界的哺乳類動物中,有三分之二是晝伏夜出的,」勃朗克斯動物園園長康韋說,「現在因為我們能夠觀察這些動物的活動,才知道過去這麼多年來,錯過了不少研究的機會。我們的展覽,以『黑夜奇景』最受人歡迎。」

天翻地覆

初次參觀的人,一定會發現黑夜裏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首先是嘈雜。一踏進了「黑夜奇景」館,就可以聽到吼叫聲和呼嘯聲,都是先錄了音放大播出來的。場內交混回響的聲浪中,有短吻鱷的吼聲、郊狼的吠聲、青蛙的叫聲。還有蝙蝠的聲音,由叫做「蝙蝠聲抑頻器」的電子儀器,把蝙蝠的超聲波嘰嘰聲降低到人耳能聽到的程度。

其次,場內的禽獸也大開遊客的眼界。小狐狸在玩耍,跳跳蹦蹦,活像四條腿的芭蕾舞女。犰狳白天呆若木雞,這時卻眼睛晶瑩,生氣勃勃,大踏步在模型沙漠的裂縫四周跑來跳去。

蝙蝠最搶鏡頭。這種小動物常常在自然環境中俯衝攫食,發出超聲波的吵鬧,叫人看了覺得牠很滑稽,很高興。

顛倒晝夜

各地動物園的人早就知道,禽獸最精彩的「演出」是在夜裏,這時觀眾早已回家去了。因此多年來,許多動物園曾設法把哺乳類小動物的醒睡習慣倒過來,希望牠在白天做夜間的活動。這種試驗大多是使用暗淡的藍色燈光來冒充月光,但因光線太微弱,觀眾根本看不清楚,效果極差。

一九六一年,勃朗克斯動物園的科學助理戴維斯在夜間用白色燈光,白天用明亮的紅色燈光,終於把一頭晝伏夜出的靈長類動物小的習慣倒轉了過來。(生物學家已經發現,晝伏夜出的禽獸看不見紅燈光。紅燈光並不像其他大多數燈光一樣,會使眼球中的虹彩收縮。)「那小真有趣極了!」戴維斯說。「我一向以為牠是膽小呆笨的,可是看了那個小到了夜裏東張西望,手不停,腳不住,才知道牠就跟夜伏晝出的猴子在白天一樣。」

就在同一年,勃朗克斯動物園公開展覽了紅燈光照着的哺乳類小動物,還積極籌備「黑夜奇景」的展覽。「黑夜奇景」是模擬環境的展覽,全部用生態背景。沙漠、沼澤、森林等,都逼真地仿造出來,連最微細的小節也不馬虎。動物園想出了新的燈光佈置,把顏色調節以適應不同種類禽獸的需要。觀眾照着紅色燈光;有些動物照着純紅的燈光,有些照着暗淡的白色、藍色、綠色燈光。

特殊官能

時常有人問戴維斯和動物園的管理人,什麼是晝伏夜出的禽獸?為什麼會有這種禽獸?

動物約略可以分為四大類:白天最活動的(夜伏晝出)、夜間最活動的(晝伏夜出)、微明時刻最活動的(晨暮出沒),另外有少數是晝夜活動無常的(沒有規律)。這種分類大概在遠古時代就有了,當時某些小動物因為黑夜的環境比白天安全,又不太擠,為了求生存,只好學習在黑暗中走動覓食。

可是情況改變了。現在黑夜到野外去,留心聽聽森林裏的聲音,便知道夜間活動的動物比白天多。在黑暗中,許多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動物可用感覺和能耐自來自往,連科學家也不明白。

以比較高等的夜動物為例,這種動物眼睛裏有大量「桿狀體」──感光極敏的神經細胞。而且視網膜還有無數細胞可擴大星月的光輝。(有了這些反光細胞,所以給汽車的前燈一照,眼睛就發亮了。)密西根大學教授戴斯做過實驗,發現貓頭鷹只需不足百萬分之一燭光的亮度,就可以見到一英尺之外暗色泥土上的白鼹鼠。

蘇門答臘的叢林裏,雌性錦襖子黑夜沿樹枝爬行,找地上的水坑──水坑通常只有盛菜盤子大小,而且有時在十二英尺下面。勃朗克斯動物園爬蟲學家克英說:「錦襖子對準下面孤零零的水坑,在樹枝上產下泡沫似的一堆卵,然後走開。將來蝌蚪孵化就跌到坑裏;如果沒跌中,就會乾死。不過青蛙在黑暗中找水的官能是非常敏銳的,因此蝌蚪沒跌中的情形,幾乎沒有。」

許多蛇和蜥蜴在疾走的時候,總是嗅覺味覺的官能併用。分叉的舌頭輕快地舔上灰塵、氣體、化合物,送進上顎的兩個孔裏。那裏的器官就引導動物在黑暗中活動,萬無一失。這些動物真可以說是嘗到夜生活的「滋味」了。

響尾蛇、銅斑蛇等各種毒蛇,都能夠在黑暗中「看到」熱氣。蛇頭上有兩個凹,凹上的細胞可以覺察出熱血動物發出來的熱氣;蛇用這些細胞對着發熱的來源,就跟人類用眼睛對着目的物一樣準。此外,有些蛇的這種「視覺」非常準確,黑暗中可以像老鷹一樣撲中目的物。

黑夜遊戲

然而這些動物到了夜裏並不完全狩獵殘殺,大部份時間是在玩耍。勃朗克斯動物園裏,可以見到一對小貛相撲遊戲。兩隻雪地梟在樹枝上奔爬,像小貓一樣,從樹上跳到石上,還有腳攫枝葉。有時聚在一起互相修飾毛髮,有時一羣羣在林中奔跑,倦了就堆在一起打盹。

修爾曼專門研究蝙蝠,他觀察到某種食蟲的蝙蝠照顧幼雛,辦法完善。他說:「到了夜裏,雌蝙蝠把小蝙蝠成羣地倒掛在壁上,然後飛出去覓食,可是總有些大蝙蝠留下來照顧小的。」

夜裏追求異性的情景,也引人入勝。雄蜘蛛拉扯雌蜘蛛的網求愛。如果雌蛛不睬,雄蛛就急忙跑開,以免給牠吃掉。雄性美洲蟾蜍見到同類在附近移動,總是用力跳到牠背上。如果在下面的蟾蜍哇哇大叫、發抖,在上面的就離開了,因為只有雄蟾蜍被襲,才表示抗拒。如果沒有聲音,就是那隻雄蟾蜍找到異性了。

屋裏乾坤

動物園遊客看得見的夜景,許多郊區居民也可以看到。一名男童把裝上紅燈泡的枱燈放在樓上窗口,夜間總有浣熊從地上沿厚板走來,坐在窗台上吃花生。有一羣男童在夜間用蒙了紅玻璃紙的手電筒,看蜘蛛結網,蟋蟀用能聞氣味的觸鬚找撒下的麵包。

有人在院子裏的汎光燈上裝了紅燈泡。去年夏天有一天黃昏,靜得很,我坐在鄰居的花園裏,在紅色燈光下,看母鹿帶了小鹿嚙草,彼此相距不到十英尺。浣熊在我的腳旁經過,頭低着,鼻子抽搐着,逕自往垃圾箱走去。

晝伏夜出的動物中,我最喜愛鼯鼠。這種很普通的小動物非常畏光,因此絕少見到人類。一位哺乳動物學家告訴我,唯其如此,這種松鼠才不怕人,你可以走到很靠近牠的地方。那天晚上,我在鄰居的花園裏見到一隻美麗的松鼠,輕輕落在飼鳥台上,於是做了個實驗。在紅色燈光之下,我慢慢走過去,不但走近牠身邊,還用手輕輕摸牠的肚子。那隻松鼠好奇地抬頭望望我,我也好奇地望望牠。然後牠離開我的指頭,再埋頭吃葵花子。這真是一刻千金,夜動物的奇妙,給我領略到了。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