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China
PHOTO: GETTY IMAGES

在家排行老幾對孩子的發展有莫大影響,原因顯然出在父母養育每個子女的方式很容易因此有所差異──這點有好有壞。但在看完本篇文章之前,先別急着怪罪自己的父母。

老大是領袖

老大常是野心勃勃、衝滿幹勁的領導者。著有《排行影響大》的美國兒童與家庭治療師梅里.華萊士說:「由於沒有別的孩子來分散父母的注意力,老大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老大能獲得許多教導,因此長大後可能具備成為領導者所需的充分自信與堅強。」

美國心理學教授艾倫.史都華在二○一二年紮實分析多項針對排行的研究,注意到了老大的領導者角色。再者,父母常要求老大幫忙照顧弟妹和做家事,也有助於培養領導力。

華萊士說:「媽媽會說:『我要去洗澡,幫忙看一下寶寶。』老大因而學會負責任和照顧人。總而言之,老大會得到很多領導方面的教育。」

排行前面較聰明

大量研究(包括愛丁堡大學最近一項研究)均顯示,老大的智商通常較弟妹來得高,這可能是因為父母提供頭一個孩子較多腦力刺激。「父母有較多時間可以唸書給第一個孩子聽,以及向他們解釋事情,」華萊士說。

「不論在家或出門散步,父母和老大說的話通常比較多。父母會問:『你覺得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或『你覺得樹葉為什麼會變顏色?』」

排行前面的子女因而發展出較強的分析與概念性思考能力。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最早的二十三名太空人當中,二十一位在家排行老大,也許就是這個緣故。研究排行的美國心理學家琳達.坎培爾說:「他們懂得的字彙比較多,而且學會像大人一樣思考,因此很有責任感。」但得到父母較多關注也有缺點,就是老大對於必須表現優異感受到較大的壓力。華萊士說:「老大可能會變成完美主義者,擔憂若做得不夠完美,自己就沒有價值或不值得被疼愛。」

老二富創意

很多人都記得美國電視劇《脫線家族》(The Brady Bunch)裏珍.布萊迪會發出老二典型的叫喊:「瑪莎,瑪莎,瑪莎!」[瑪莎是老大,珍很嫉妒她。]這種刻板印象通常沒錯。

華萊士說:「父母忙着應付比自己大的孩子的事情——他們第一次要去朋友家過夜、開始讀中學、第一次約會等。比自己小的孩子需要打理的事情也很多,一團忙亂之際,排行老二的孩子很可能被晾在一旁。」

由於老二所做的每一件事老大都做過了,他們或許會感到迷惘。華萊士說:「老二沒有清楚的身分認同。」即使如此,二○一三年西班牙一項研究發現,老二罹患情緒疾病的機率較低,箇中原因可能是一直有手足陪伴。此外,老二不像老大必須面對父母的高度期待,為了找出自己的優勢,常促使他們另闢蹊徑,因而變得較有創意。

華萊士說:「老二會找到有趣的方式引人注意,因此常看到他們變成藝術家或愛惡作劇的人。」如果閣下排行老二,而且自認有老二症候羣,不妨再想想老二具備許多有待發掘的潛力。

PHOTO: GETTY IMAGES

老二善協商

老二常充當手足間的和事佬,因此也善於扮演領導者角色。美國作家凱特琳.舒曼透過統計發現一項驚人的事實:歷屆美國總統有百分之五十二排行老二(包括林肯和甘迺迪)。

坎培爾說:「老二的空間確實會被壓縮,但他們很善於協商折衷,因為他們一輩子都被要求這麼做。」已有研究證實老二的人際技巧出眾,在羣體中的表現優於老大和老么。

華萊士說:「老二通常知道如何與人和諧共處,如何緩和情勢──他們可以了解事情的一體兩面。」此外,老二傾向維持公平與正義,美國民權領袖金恩博士和南非政治家曼德拉都排行老二。

老么屢成企業家

我們總認為老么在父母心中占有特別的地位,這也許是事實,但並非因為父母給予較多的關注。事實上,老么常覺得受忽略。華萊士說:「年紀小的孩子會懷疑,為什麼哥哥可以騎兩輪腳踏車,我只能騎三輪車,是我有什麼問題嗎?老么不了解自己與兄姊的差異,因此會自認有缺陷、不夠好。」而且兄姊往往不希望弟妹跟着自己。

華萊士說:「我看過大約三、四歲的姊姊小心翼翼擺好一組茶杯,沒想到還在學走路的小娃兒直直衝過來,急得姊姊大喊:『不准碰!不准碰!』因此老么常覺得被忽略,沒人需要他們。」

他們也較無機會得到父母的注意。坎培爾說:「老么可能因為是『永遠的小寶貝』而顯得可愛,但也因為家人不太把他們當一回事而呼來喚去。」

比起老二,老么更需設法開拓自己的道路,英國一份研究顯示老么最可能成為企業家,便是佐證。

老么較放鬆

父母養育第一個孩子時比較欠缺經驗,容易緊張,這項特質可能感染給孩子。但生到老么時父母已經很上手,華萊士指出這對孩子的好處是「父母比較平靜——知道他們已經把一個孩子平安拉拔到三歲。父母感覺比較放鬆和從容,因此老么通常也較為放鬆。」此外,因為父母的注意力分散在幾個孩子身上,老么犯錯比較不會受罰。華萊士說:「第二個孩子被要求的規矩比老大彈性多了。」老么因為個性悠哉,通常幽默而有魅力。最近一項研究顯示,老么是手足中最風趣的,無怪乎好萊塢諧星比利克里斯托、歌蒂韓、金凱瑞、史提夫馬丁都是老么。

獨生子女既像老大又像老么

獨生子女一輩子獨享父母的全心關注,好壞參半。華萊士說:「你是老大也是老么,因此你的經驗是兩者混合。」你可能成就較高,卻又被當成小孩看待。坎培爾表示,另一方面「獨生子女就像小大人,因為他們活在成人的世界裏。」

但不必為獨生子女感到難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獨生子女比較快樂,原因是不必應付手足之間的競爭。該研究顯示,少了手足可能讓他們在幼稚園中顯得社交技能較差,但十歲左右就可跟上同儕了。不同於一般的觀念,分析顯示獨生子女並不孤單,父母傾全力提供的資源常促使他們成功。

家庭規模對排行中間的孩子影響最大

「老大、老二、老么」的概念是假設家中至多三個孩子,但如果有更多的孩子呢?不難想見排行中間的孩子受到的影響通常最大。華萊士說:「如果你是中間的孩子,而且有很多兄弟姊妹,確實比較難建立身分認同,也真的不易成為焦點,但老大和老么仍可得到相同的關注。」

PHOTO: GETTY IMAGES

注意手足的年齡差距

孩子的年齡若很接近,會強化排行的特質。華萊士說:「研究發現,年齡相近的手足比較會競爭,原因是對父母的需求較相似。這種現象根植於手足必須為生存而競爭的演化發展。

華萊士說:「觀察鳥巢裏的小鳥可發現,牠們會為了食物打架。」與一般的印象恰恰相反,雙胞胎可能彼此激烈競爭,原因即在此。那麼手足之間是否有「理想的」年齡差距呢?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超過五歲的差距會讓排行「重設」,如此一來老二可能有老大的特質。但如果年齡差距很大,好比再婚或兩次婚姻的子女同住一個屋簷下的狀況,甚至連老大的特質也可能完全失準。

為什麼不認同自己的排行特質

有些人可能會說:「可是我沒有老二的典型特質啊!」並以此論證排行老幾無關緊要,但坎培爾和她的同僚史都華有一套理論可資解釋。

坎培爾說:「只有六成的人認同自己年紀上的排行。十五年前我們發展出『心理排行』的特質表,至今仍只有這張表可量測一個人實際上對排行的感受和認同程度。」

當老大不願或無法承擔帶領弟弟妹妹的角色,或許會出現心理與年齡排行不同的狀況。這時老二也許就變成實質上的老大。

性別可能使排行特質失準

性別是一個人沒表現出典型排行特質的另一理由。

華萊士說:「文化和家庭傳統影響很大。某些文化有重男輕女的觀念,老二若是長男,地位可能比較高,例如他可以上大學,但姊姊不行。」

或出現相反的狀況──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身為老大的女孩比較有企圖心,她們想上大學的比例比身為老大的男孩高出百分之十三。此外,家庭可能期待長女而非長子照顧弟妹。

子女中的男女比例也會造成影響。如果是許多姊妹中的男孩,或反之是許多兄弟中的女孩,父母可能給予特別待遇。但也可能被手足忽略,原因是他們對彼此的認同比較高。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