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GETTY IMAGES

台灣衛福部統計, 台灣聽損人口超過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聽損者占75%。

所有高於85分貝的聲音,不管是割草機、車水馬龍的交通,或者刺耳的音樂,對聽覺都是威脅,長時間或一再暴露在這樣的音量下尤其危險。箇中原因是高分貝的聲音會損害或殺死內耳負責向大腦發送聲音信號的毛細胞。

人在噪音源附近時,噪音越大, 聽力受損的速度越快。由於大多數人不會隨身攜帶分貝表,不妨用以下原則代替經驗法則:若必須提高音量才能讓距離僅一臂之遙的人聽見自己的聲音,聽力就可能受到損傷。理想情況是降低噪音音量、 去比較安靜的環境,還可戴上耳塞或安全耳罩等保護用品。

戴耳機聽音樂是聽力缺損常見的原因。許多智慧型手機和個人播放器可以發出100分貝以上的聲音。有些設備會在超過安全音量時發出警訊;如果無此功能,要確認音量未調至最大。

然而,並非所有聽力損失都來自震耳欲聾的噪音。有時問題根源在於潛在的情況,例如耳膜破裂。此外,隨着年齡增長,內耳也會退化。遺憾的是沒有真正有效的方法可防患未然。

倘若懷疑自己聽力受損,應就醫或找聽力師。助聽器可顯著提高聽力,對於聽人說話有障礙的人尤其有幫助。

英國醫師戈瑪.圖勤說,助聽器本身「可能得花一段時間適應,因為大腦需要重新調整。」圖勤醫師是英國慈善組織「為聽損者行動」的資深聽力專家,她表示:「研究顯示,頭一次發現聽力下降時便儘早接受聽力評估,會容易許多。」助聽器的舒適度、音質和外觀皆不斷改良,現在市面上已有一些很小的助聽器,幾乎不會被人注意。

接觸噪音或老化另一個可能的後果是耳鳴。這種虛幻的鈴聲、嗡嗡聲、嘶嘶聲或咆哮聲通常是大腦補償缺失的聲音輸入,或者受損的耳毛細胞隨機向大腦發送訊號所造成。耳鳴可能會消失,但有些人終其一生持續或間歇性地出現耳鳴。儘管耳鳴的影響因人而異,但可能產生的間接影響包括失眠、壓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耳鳴出現時伴隨聽力受損 (兩者經常同時出現),那麼助聽器可以讓大腦專注於外部的聲音, 藉此緩解耳鳴。其他可能有幫助的設備包括能發出溫和白噪音,抑制耳鳴的發音器。

雖然與老化或噪音有關的聽力缺損或耳鳴無法完全根治,但研究顯示,要預防社交孤立、憂鬱症或失智惡化等問題,最可能有效的做法是改善心情、提高獨立性,以及與他人互動的能力,而處理好聽力缺損和耳鳴對此也有幫助。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