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AFP/GETTY IMAGES.

沒錯,那裏有戰爭、極端份子組織和侵犯人權的事件。但讀者若要正確認識世上22個阿拉伯國家,就必須擺脫刻板印象⋯⋯

 

很多國家,一種文字

中東與北非地區雖然常發生衝突,但得利於語言統一的力量,區域內二十二個國家擁有很接近的集體認同。各國的口說方言或許差異很大,但在最重要的伊斯蘭經典《古蘭經》影響下,不論走到哪兒,書寫的阿拉伯文都完全一樣。

諷刺的是,雖然當地有些國家與以色列關係緊繃,但阿拉伯文與希伯來文同屬閃族語系,字母也非常相似,只不過阿拉伯文書寫時字母連在一起。

阿拉伯文是種龐大而複雜的語言,對外國人而言,文法和句型不易學。舉例來說,約旦首都安曼和阿曼這個國家唸起來很不一樣,寫起來卻完全相同。

據說一般英文小報讀者的常用字彙是三千字,阿拉伯讀者則有一萬字,足證阿拉伯文的表達力有多豐富。阿拉伯文很適合用來寫詩和說服力十足的論述,公開演說者(如政治人物或帶領禱告的人)因而能強力左右羣眾(不識字的人很多),海珊(港譯:侯賽因)和格達費(卡達菲)便是箇中高手。

日常談話中,阿拉伯人信手拈來就是精彩諺語,押韻和巧妙的雙關語運用自如。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地區,光是一個小村莊便記錄了四千句以上的諺語,可惜翻譯未能盡得其妙。下面簡錄幾句中東人的最愛:

「命運眷顧者寡,命運捉弄者眾。」

「誰把驢子拉上寺院尖塔,就要負責拉下來。」

「忍得一時盛怒,可免數年之悲。」

「真主會為不能高飛的鳥兒準備矮枝。」

 

「誰見過明天?」

誠如這句阿拉伯人耳熟能詳的諺語所表達,在中東,時間絕對不等於金錢。如果您只能短暫停留卻必須完成很多事,這種人生觀的確讓人挫折,但只要不是這種情況,絕對有助於放鬆紓壓。

耐心是「快樂之鑰」,也是最高的美德,如果要在這裏成功經營事業,就得培養這項特質。中東地區的人認為,人際關係遠比花多少時間談成生意重要,表現出不耐煩會立刻失去他人的尊敬。

 

驕傲的民族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阿拉伯之春」中,羣眾高喊的口號是「尊嚴」。自尊與榮譽對阿拉伯人非常重要,但影響所及有利有弊。

在阿拉伯社會,竊盜、強暴與人身侵犯的比率一向低於西方,部分原因是畏懼嚴刑峻法,另一方面也因沒人願意令家族蒙羞。

但如此強烈的榮譽觀也可能導致不同氏族或國家成為難以化解的世仇。以敘利亞內戰與伊拉克的動亂為例,未來幾年可能因報復仇殺而導致社羣撕裂。

 

「客人住再久還是客人」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阿拉伯人是出了名的好客,而且名不虛傳,兩位筆者都親身體驗過。一九七四年,還是個窮學生的約翰到敘利亞山區爬山,打算宿營。但當地村民每晚堅持要他與他們同住;有一位母親想到約翰的母親一定很思念遠遊的兒子,甚至哭了出來。

以客為尊是根深柢固的傳統,只要客人稱讚的東西,主人可能都覺得應該要餽贈。戴安娜念書時曾待過貝都因部落,她說喜歡他們的白色小駱駝。沒想到稍晚接受盛宴款待時,那隻駱駝已經不見了。不過,現在因戰爭導致難民暴增,確實使得這項傳統在一些資源已告吃緊的國家遭遇嚴厲考驗。

 

有人看着我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阿拉伯文化有濃厚的迷信成分,最常見的是「邪惡之眼」,可遠溯至羅馬時代。他們認為某種惡意的注視將為受注視者帶來惡運,因此會在家裏、汽車、辦公室懸掛陶製的眼珠以避邪。

據信,就算讚賞的凝視偶爾也可能造成傷害。由於外國人比較可能有藍眼睛,而且習慣盯着人看,所以「邪惡之眼」通常以藍色呈現。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另一種吉祥物稱為「法蒂瑪之手」(法蒂瑪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通常作為門環來保護房屋及居住者。精靈信仰也很普遍,《古蘭經》第七十二章便以之為名。這些看不見的靈性有善也有惡。

 

小孩很受歡迎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阿拉伯人很愛小孩,他們可能劈頭就問您有幾個小孩。小孩多多益善,所以如果膝下猶虛,不妨杜撰個數量,以免引來憐憫的目光與好奇的詢問。

父母晚間上餐館常會攜幼兒同行,小孩也和大人一樣吃喝娛樂。大人(尤其母親)會以具體行動表現對孩子的疼愛,他們認為將小孩丟給保母是怪誕甚至野蠻的行徑。

 

羊眼與打嗝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西方人對阿拉伯人的禮節有些令人莞爾的誤解。首先,有人以為用打嗝來稱讚主人的菜餚是種禮貌,其實不然。會有這種傳說,可能是因為阿拉伯文的shaba’t聽起來有點像是在打嗝。其實這個字彙的意思是「我吃飽了」,亦即婉謝再添飯菜。

其次,羊眼並非阿拉伯代表性的佳餚。此說的由來,據傳是因為曾有某部落酋長邀請一位英國外交官共進晚餐,酋長先拿羊眼給客人看,好讓他知道即將上桌的羊肉很新鮮。外交官以為這是招待貴客之道,基於禮貌便吃了。多禮的酋長怕外交官尷尬,不願糾正他,便吃掉另一隻羊眼。

 

年輕人口爆炸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引發「阿拉伯之春」的不只是獨裁政權的壓迫,還有人口的定時炸彈。

阿拉伯聯盟二十二個國家,總數三點五億的人口中,有超過半數在二十五歲以下,其中失業比例極高。未就業的年輕人向來最容易發動革命,更何況很多年輕的阿拉伯人受過教育,非常熟悉科技產品,懂得利用YouTube、和臉書作為溝通工具,而這些(目前)都不在政府的審查範圍內。

政府若想要維持目前的政治秩序,最大的挑戰是開拓可增加就業機會的創新領域,幫助年輕人一展長才。

 

面紗之下的力量

Copyright Rex Features Ltd. No reproduction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see www.rexfeatures.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GETTY IMAGES

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教鼓勵兩性分隔的程度,在西方社會未曾得見,但這不表示女人就沒有影響力。目前在中東地區,大學畢業生女多於男;另外除了沙烏地阿拉伯,女人都可以開車。在大多數阿拉伯語系國家,女人結婚後不冠夫姓,而是保留娘家姓氏。此外,婦女通常掌控家中經濟大權。

 

祈雨

隨着人口與都市化同步成長,阿拉伯世界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正在惡化,未來可能因此導致戰爭。尼羅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河水並非取之不盡,諸多仰賴雨水作為灌溉水源的地區一直為乾旱所苦。海水淡化之類的技術、探勘伏流、開發化石水資源,或可稍解問題,但恐怕也只能勉強過關。


作者約翰.麥休果為作家、律師兼阿拉伯語言學家,居住中東地區超過20年,新近出版《阿拉伯人簡史》。他的妻子戴安娜.達克寫過敘利亞、約旦、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阿曼的旅遊書。



» 瀏覽相關內容:暢遊土耳其須知的四大歷史紀錄  神祕的裏海風情  8個被嚴重低估的歐洲城市  不容錯過的歐洲節慶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