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GETTY IMAGES

很多人留意到,隨着年齡增長,身上比以前容易出現瘀血。如果閣下也是如此,不見得需要擔心。瘀血在醫學上稱為「挫傷」,通常是皮膚下的微血管破裂出血所引起。年紀大了,毛細血管自然變得比較脆弱,皮膚及脂肪組織也變得比較薄,因此,對重擊與碰撞的緩衝作用相對減弱。

不論年紀大小,大多數的瘀血是無害的,毋須治療:通常幾週內身體就能重新吸收溢出的血液。

根據歐洲皮膚暨性病學會成員寶拉.帕斯夸利博士的說法,冰敷新出現的瘀血可減少擴散。「萬一瘀血持續超過48小時,熱敷可加速痊癒,」她說。

然而,若在身上長年陽光曝曬的地方看到明顯的紫色瘀血,則可能是日光性紫斑。這是一種紫外線傷害加上老化的狀況,同樣屬於良性。帕斯夸利博士表示,若想遮蓋瘀傷,可使用色輪上與其互補的色調。例如,先塗綠色遮瑕膏再補上膚色的,就能遮蓋紅紫色的斑痕。

撇開老化不談,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容易瘀血。這種稍微碰撞就青一塊、紫一塊的現象似乎有家族史。另外一般說來,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出現瘀血(科學界仍在探究原因)。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藥物。「長期使用口服或外用皮質類固醇(治療關節炎和濕疹等的消炎藥)可能導致皮膚變薄,較易出現瘀傷,」帕斯夸利博士說。

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香豆素〔warfarin〕及拜瑞妥〔rivaroxaban〕)也是常見的罪魁禍首。它們會讓微血管需要較長時間方能止血,因而產生更大、更明顯的瘀斑。但這不代表應該停藥。如果所服用的藥物是用來控制致命性疾病,例如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就要更加謹慎。

不過,一定要跟醫師討論這個問題。耶次柯.塔吉爾博士2017年在《英國醫學期刊》與人共同發表一篇探討成人容易瘀傷的文章,他說:「醫師可能會考慮改變藥物的劑量或類型。而醫師應該確認是否真是藥物導致這問題。」為此目的,醫生或許需要了解患者的詳細病史。

儘管瘀血通常不值得大驚小怪,卻也有例外。如果瘀血嚴重,出現腫痛,而不只是輕微浮腫以及略疼,就需要留意,因為可能是扭傷或骨折造成的。

如果突然出現多處瘀血,又未隨時日逐漸消退,或者不明原因持續發生,也應該就診——尤其是出現瘀血的部位並不容易受傷的情況,例如背部、軀幹或臉部。「那可能是壞血病、白血病、腎臟病或者肝衰竭的徵兆,」帕斯夸利說。

簡言之,「有疑必查」是放諸所有身體變化皆準的原則,對瘀血也同樣要遵守。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