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亞洲地區興起一股海外留學熱潮,不少學生紛紛飄洋過海到其他國家念大學, 希望能為將來的職場競爭力加分。其中具有地利之便、高等教育辦學成果有目共睹的台灣,遂成為近年國際學生前往就讀的熱區。除了歐美、日本等國外,到台灣讀大學的香港、澳門學生更是成長迅速,成為台灣國際學生中日益龐大的主力軍。
而在官方政策「南向」風潮的帶動下,這幾年,東南亞學生赴台灣就讀的人數亦年年增長。根據台灣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東協國家在台灣就學人數已達二萬八千人左右。前陣子,泰國高等教育署副署長還親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三十三所大學副校長、學務長及高教署官員等近五十人,造訪台灣參觀高等教育辦學,聲勢浩大的參訪團隊也顯現台灣高等教育備受國際肯定。
事實上,不只台灣的教育部積極向全球學子招手,台灣各大學近年來亦努力透過締結姐妹校、海外交換學生、南向招生等方式來擴大國際交流,成果反映在國際學生就學數字上:目前在台灣的國際學生人數已超過十一萬,不只達到整體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八,其中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的學生更位居前五名。
像是以「博雅精緻」為辦學特色的花蓮慈濟大學,除重視學生專業能力與品格養成外,推動國際合作亦不遺餘力。校方表示,目前該校的國際學生主要來自東南亞,以馬來西亞及印尼生分居前兩名,還有不少來自泰國、緬甸、越南的學生。慈大為培育東南亞當地的優秀學子,還直接與馬來西亞各獨立中學簽約,只要獨立中學的校長或教務主任及輔導主任推薦,申請文件可經由學校認證送到慈大各系所進行審核,藉此促進招生多元化。
締結海外姊妹校  促進國際交流
慈大不只和多所東南亞大學締結姐妹校──如泰國的馬希竇大學、清邁大學、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菲律賓的德拉薩大學等;更與馬希竇大學推動博士雙聯學位機制,學生只要完成兩校學習與研究後,就可獲得雙校頒發的博士學位。此外,慈大還與瑪希竇大學、清邁大學與納里宣大學攜手推動護理系跨校實習;兒家系學生則是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幼兒園實習;而醫學系學生則是利用暑假前往新加坡大學實習。多元交流模式也讓慈大的師生國際視野更開闊,以 一0四學年為例,就有三十位老師及一百四十五位學生到東南亞國家進行交流實習參訪等活動。
而坐落在台灣北部的聖約翰科技大學不只校園優美,更重視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畢業校友遍及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校方不僅與產業界攜手培育英才,更積極推動國際交流,除與英、美、日、韓等知名學府締結姊妹校,還不忘前進東南亞,與越南河內經營管理大學、百科大學與胡志明百科大學結為姊妹校;未來還計畫推動雙聯學制、教師交流與海外實習等國際合作項目。
聖約翰科大從二00六年起還連續十一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勵,獎助金額達三億五千萬元以上,良好的辦學成果也吸引眾多國際學生前往就讀。聖約翰科大國際長簡忠漢表示,目前校內約有二百位國際學生,主要來自馬來西亞、大陸與港澳。他表示,學校的創建得力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聖瑪利亞女校等校友,創辦人王長齡主教及早期創建者多數來自香港,與國際連結深厚,未來聖約翰也將透過這些國際連結來強化招生與校際策略聯盟。
去年剛歡度六十周年校慶的世新大學迄今創校已逾一甲子,學校不僅多年被台灣教育部評選為「教學卓越大學」,海外姊妹校更遍布美、日、韓、馬、大陸、港澳等國家地區,並長期推動學生前往海外交換、研習或出席國際會議,就算沒有經濟能力前往歐美等國留學的學生,也一樣有機會在校方多元資源挹注下,前往海外培養世界觀。同時,以傳播起家的世新大學更努力將傳播特色課程融入各學門,培養各科系學生能說會寫、善於溝通的跨領域能力。
培養實務能力   推動產學接軌
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公廣系碩士班的鄭佳興說:「世新一直很重視培養學生帶得走的實務能力,讓我們一畢業就能與產業界接軌,發揮所長。」他表示,學校不只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更透過課堂養成他們舉一反三的邏輯思考能力,像是二0一四年的大學畢業展,擔任副總召的他,就與同學發想出將品牌行銷結合公益的主題「如果美,有你」,讓行銷也能做好事,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
而向來重視產學合作、培養學生學用合一技能的朝陽科技大學,辦學成果不只亮眼,畢業生更連續蟬聯台灣三千大企業票選最愛的大學生,展現畢業即就業的競爭優勢。教務長廖經芳表示,為培養學生具備「創意、創新、創業等」三大能力,朝陽科大積極推動「三創教育」,除成立「創意創業發展中心」、「夢工坊Dream Lab」扮演推手以外,更為學生量身打造一條龍式學習歷程,循序漸進引領學生。
除推行「三創教育」,朝陽也大力推動業師協同教學、產學專師、實務專題製作、海內外實習等制度來培養實務專業,並與產業界攜手規畫就業學程,知名企業如巨大、美麗達、永豐棧等都是朝陽產學合作的好夥伴,扎實培訓也成功打造畢業生與產業接軌的能力。
打造專屬特色   帶動高等教更上層樓
過去曾擔任中華大學校長、現任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的劉維琪談到,面對國際學府百家爭鳴的激烈競爭,台灣高等教育若想提升競爭力,首要之務是聘請優良師資。他表示,不少學校因擔憂少子化衝擊而不敢多聘雇優秀老師,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因為有了好老師才有機會招到更多學生。其次,則應該積極招收來自海內外的優質學生,擴大學生來源。
第三,則是要挹注更多高等教育經費來充實資源。他表示,高等教育發展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台灣高等教育在進步的同時,海外其他學校也投入更多經費、持續進步,因此政府不僅不能刪減高等教育的預算,反而應該要投入更多經費,才能帶動台灣的高等教育更上層樓。
劉維琪說:「每個學校都應積極找出自身強項,打造屬於自己的辦學特色。」他認為,高等教育要與其他學校一較高下的不二法門,就是創造自己的專有特色。如同一張唱片,不可能每首歌都是主打歌,但只要一首主打歌夠動聽,就能吸引聽眾買單。高等教育也是類似的道理。在無法各領域都樣樣出色的情況下,更要創造自身獨一無二的辦學特色,才能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走出一片天。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