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飛躍國際的亞洲四小龍,到如今風起雲湧的中產階級,亞洲無疑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地區。
今日的亞洲市場蓬勃興盛,但這般榮景並非現在才有。回顧過去幾世紀,亞洲受惠於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等優勢,經濟不時有欣欣向榮的表現。四小龍之中的台灣便是最好的例子。藉由技術的引進、人才的培育、設立科技園區、引進矽谷人才及推出優惠政策等,政府大力發展出口導向經濟,促使台灣從一個低成本的製造中心成功轉變成為全球創新經濟的高附加值製造中心。
然而,亞洲經濟自二十世紀下半葉迅速崛起,連帶使得在國際間的地位重新洗牌。在各地政府簡化法規、催生創業環境的努力之下,亞洲正逐漸在全球經濟舞台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儘管亞洲地區的平均國民所得依舊落後於歐美,但經濟成長率居全球之冠。展望未來幾年,亞洲部分國家或有經濟下滑之虞,但整體的經濟表現可望正式超越歐美成熟經濟體。
在區域經濟蓬勃發展之下,這會對亞洲企業與消費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又會勾勒出什麼樣的前景呢?
派屈克,富立斯(Patrick Foulis)二○一四年為《經濟學人》撰文寫道:「亞洲逐漸取代了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成為企業經營的最佳練功房。」
至於勇於承擔風險的創業者,如今已嚐到了成功的果實。周飛正是這樣一位最佳代表人物。工廠女工出身的她,如今已是全球白手起家的第一女富豪。
她原本在工廠負責研磨鏡片,後來成立一家生產手錶玻璃的小公司。二○○三年,她接到美國手機大廠摩托羅拉來電,問她能否代工生產新款手機的玻璃螢幕。「他們打電話給我,說:『妳回答行不行就好。行的話,我們會幫妳把製程打點好。』」周飛回憶道:「我說沒問題。」
往後十二年,她所創辦的藍思科技(Lens Technology)接獲多家手機大廠的訂單,做過許多顛覆傳統的製程,如今市值超過八十億美元。
創新,一向是企業經營的養分。好的構想固然必要,但卻絕非唯一的條件。迪士尼前執行長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曾說:「好點子還有再進步的空間。」亦即,創新構想還必須搭配實務專長。投入全新領域時,步調固然得要謹慎小心,但有時也必須大膽跨出一步。企業若能掌握市場時機,聚焦而非微調,在市場會更有機會致勝。
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說:「創業家必須不斷學習、進步、創造,而且永遠不滿足。沒有達到目標的一天。」這番話精闢點出許多人遺忘的經營真理:成功的企業經營,沒有停止的一天。
企業若希望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蓬勃發展,除了必須持續加強產品陣容與品牌策略,還要時時重視與客戶的關係,搶在客戶之前就嗅出新需求與新市場。周飛當年正是如此,才得以從手錶玻璃製造商,轉戰技術層面更高的手機與平板面板玻璃。
本專刊介紹數家台灣知名品牌,深入分析它們超越競爭對手的原因。展望未來,台灣、乃至於亞洲地區的企業環境,雖然仍有挑戰,但前景絕對看俏。

心動不如行動 — 馬上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