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er's Digest Taiwan Ebook Sampler June 2023

www.readersdigest.asia 23 小費非同小可 malodorous (adj) 難聞的;惡臭的 gratuity (n) 小費;賞錢 受我們口臭;禮車司機收到小費的 機率也高出釣魚導遊。為何存在這 種差異,沒有人弄得清楚。釣魚導遊 不也賣力嗎? 更麻煩的是,越來越多店家索取 小費,這種現象與具有小費提示功 能的手持刷卡機普及同步。這不只 局限於餐廳,現在連修車廠等商家 也有,讓人按了「無小費」後頓感愧 疚。我最近到一家只收信用卡的烘焙 坊買東西,刷卡機有小費提示,但我 其實只買了一個甜甜圈,最後給了 15% 的小費。 歐洲的小費文化更是各說各話, 無共通性可言。根據 2020 年一份橫 跨歐洲 7 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德國人 與瑞典人在餐廳付小費的意願高於 西班牙人與瑞士人,而法國只有 4 成 消費者會給小費。最不願意付小費 的是挪威人,不到 15% 。至於小費多 寡,法國與挪威最少(低於帳單金額 的 2% ),德國與瑞典最高,分別是 7.5% 與 9% 。 報告主要撰寫人、任教於瑞典隆 德大學的史蒂芬.葛斯林說:「從服 務人員的角度來看,德國的小費文 化或許最理想,因為那裡基本薪資 高,給小費是生活常態,小費的比重 又高,而且通常是現金。」西班牙剛 好相反,「服務人員的狀況最不理 想,基本薪資低,小費比重也低。」 相較之下,美國餐廳現在認為,如 果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務品質,小費應 該給到 25% ,加拿大則是 15% 到 25% 。為什麼?因為餐廳將薪資標準 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確保服務生付 得起房租,變成是顧客的責任。 在東南亞國家(比如泰國或越 南)和紐西蘭、澳洲,沒人會期待收 小費,顧客頂多說一聲「不用找 錢」。台灣與香港的大多數餐廳會收 取一成服務費,但這樣有時也會讓 人緊張兮兮。「就算服務生一開始就 說明,也是很尷尬,」有個遇過這種 情況的朋友說。「如果服務非常好, 要多給小費嗎?服務不好又怎麼 辦?」 光是這就夠傷腦筋了,而且這還只 涉及現金而已,我們不久要擔心怎麼 用比特幣付小費嗎?我連加密貨幣 都不懂,更別說使用如雨後春筍般 冒出的加密貨幣小費應用程式了。 想想古時候,大家習慣了拿貝殼、 武器、稻米來換取物品和服務,後來 轉為金錢時,也是這番感受吧。只不 過,當時還不必給小費!

RkJQdWJsaXNoZXIy Nzg2NjE5